忠烈名将出杨府

刘 杰


  在代县,无论是与人交谈,考察城内古迹,还是走访雁门名关,随处可听到不少杨家将的感人故事,随处可见散布在县境内各处的杨家将遗存,更激发了凭吊拜谒北宋御边名将杨业满门英烈宗祭之地的渴望。于是,第三天一大早,我们几人就驱车直奔杨家将的宗庙而去。

出代县城沿京原公路东行20公里,便见路北有一座高大的牌楼,上书“天波杨府”四个大字。牌楼向北行不到2公里也就是闻名海内外的杨忠武祠,俗称杨家祠堂。看守祠堂的是杨家将第38世孙杨鹏远、杨建远,还有第37世孙杨茂芬,年龄都在六七十岁,说起杨家将的故事,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在老人的导引下,我们从容参观。只见祠堂坐北向南,祠门前有一双耸入云天的旗杆,两棵冠可遮天的粗大古槐,对面的三间古戏台上写着“颂德楼”字样,是专为祭祀杨家列祖列宗修建的。祠门前的台阶下还有一对石狮,雄居左右。老人说,那不叫狮,而叫吼,为的是诅咒战争,祈求平安,“要令四海无战争,千古万古歌太平”,就是这么吼出来的。战为了和,和不忘战,名将之门的石吼,给人们留下无限沉思,无尽启迪。

杨忠武祠的正门面阔三间,每间廊檐下悬挂一块横匾,中间是“奕世将略”,东西两边分别为“一堂忠义”、“三晋良将”。正中门楣上悬挂着盘龙蓝底金字竖匾“忠武祠”。据说,当年杨业战死陈家谷狼村后,宋太宗追赠杨业为太尉,谥“忠武”,杨家后代就以此题其祠名。祠内抄录了北宋皇帝关于杨家的诰敕10篇,其中有《赠杨业太尉中书令》、《加封杨延郎开国公》等。前院正北是三间过殿,中间门楣上有“气作山河”巨幅横匾。殿内陈列着皇帝出巡时的全副銮驾,据说是杨大郎在皇帝遭困替主殉难后,宋王感念其忠勇而特赐的。

穿过过殿,进入后院,迎面是一块玲珑剔透的太湖石,高2尺许,状似山形,正面有石佛两尊,前立仙鹤,北面刻鹿,蹄迹遍布石上,蹄下水花飞溅。老人说,这叫“鹿蹄石”,鹿蹄涧村名就是由此而来。相传,杨家将第十四世孙杨友,身经百战,屡建战功,被皇帝封为龙虎卫上将军,奉命镇守代州、坚州,屯兵于代州东留属村。元至元十六年的一天,他和弟弟杨山出外打猎,发现一只美丽的梅花鹿向山下跑去,两人穷追不舍,杨友搭箭便射,梅花鹿带箭而逃,跑到此处隐于地下。杨友命人挖地三尺而得此石,认为是上天赐给杨家的神石,便在此定居下来,并奉旨修建了杨家祠堂,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据传也罢,演义也好,几百年中生生不断其颂扬弘道,几百年中香火相承于顶礼膜拜,足见人们对杨家将是多么的崇敬爱戴。

忠武祠后院正殿5大间,前檐设廊,中间廊柱上垂挂一副对联,上联为“丰功伟烈著边疆,勇冠三军称无敌”;下联是“浩气英风留古塞,声威万代佩专城”。殿内靠墙筑供台,台上神龛里供奉着杨业、佘太君塑像,八子彩塑分列两边。东西南三面塑的是杨家历代名将,个个栩栩如生,气宇轩昂。院内东西厢房内墙壁上绘着杨家将英勇杀敌、保家卫国的英雄故事壁画,中间台基上塑着杨门女将全身塑像,有杨门八子的妻子,有大破天门阵的穆桂英,还有八姐、九妹和烧火丫头杨排凤,人们在此尽可一睹杨门女将的飒爽英姿。

几代英烈集于一祠,不免有些压抑,有些沉重,不是吗,分开来,哪个英灵都能带出一段壮烈的历史故事,哪个名将业绩都会令天地动容。比之晋南众多的名门官邸,晋商府第,杨忠武祠更多的是忠义,更多的是仁勇,更多的是爱国热血。在这样的宗祠里走一走,不由会心潮澎湃,豪气冲天。

走出杨忠武祠,我们又来到距此不远的七郎墓。守墓人是白胡子老头高九喜,讲起七郎的传奇故事,真是声情并茂,动人心扉。他说,雍熙三年,宋三路出师攻辽,西路潘美为元帅,杨业为先行。潘美私通辽国,欲设计陷害杨业父子。当杨业父子被困陈家谷后,七郎杀开血路,星夜赶回代州搬兵。潘美拒不发兵,却与子潘龙、潘虎密谋,用药酒灌醉七郎,绑上花椒树,命兵士毒箭射杀。杨业见援兵不到,率将士力战,终因寡不敌众,士卒殆尽,杨业斩杀辽兵数人后,中箭被俘,绝食三日,壮烈殉国。

一代名将,满门忠烈。雁门古风,千秋传颂。名将为国而生,忠烈为国而亡,人们口碑相传,感天动地,杨家英烈虽死犹生。自古英雄以国为荣,爱国精神,人人敬慕,杨家忠武永世长存。

几天来,行走在代县古城边靖楼下,寻觅于关塞雁门故道上,伫足于松冠蔽日的杨忠祠里,无时不让人沉浸在壮怀激烈的英雄气慨之中,无时不让人喷涌起昂扬澎湃的爱国情怀。这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根本,更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作者:《人民日报》社驻安徽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