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书里的味道,老照片上的模样,古色古香地还原在游客面前。历时一年半时间,投资1.8亿元的雁门关开发一期工程比原计划的3年工期缩短了一半,于11月中旬胜利竣工。荒废多年的盘山古道被重新开发出来,铺上了青石板,砌起了砖垛口。3座破败不堪的古关楼在原址上进行了维修复建,恢复了明清时的雄姿。关楼两侧筑起 了雄伟的长城。关南建起阜戈寨民俗文化村,关北建起雁门关商贸一条街。在前腰铺和后腰铺建起了独具代县特色的雁门关旅游服务区。镇边寺、壮士亭、观音阁、明月楼等一大批景点、景观也都按原样恢复起来,整个雁门关风景区已经成为山西独一无二的边塞军事文化和明清商贸文化旅游景区,被评为山西省十佳旅游景区。 

    雁门关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南控中原,北扼漠原,被誉为"中华第一关"。不仅对我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文化、交通、商贸等方面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更为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和中国多民族文化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多年来,由于年久失修,雁门关出现残破荒凉的现状。 

    去年以来,代县县委、县政府把开发雁门关,打造边塞军事、商贸文化旅游区作为代县经济转型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头号重点工程。采取银行贷款、工队垫资、社会融资等办法,投资1.8亿元,在关南前腰铺至关北后腰铺全线7公里长的范围内,铺开了基础设施建设、景点恢复、生态保护和服务项目等3大类35项维修复建工程。 

    开发雁门关,最大的困难是资金严重短缺。该县坚持"政府主导,公司运作,社会参与"的开发模式,鼓励旅游投资多元化,从业社会化,实行官办、民办一起上的旅游开发格局。县政府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景区的项目建设;争取国家补助、省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市政府开发前期费用1000多万元用于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前后腰铺两个服务区的宾馆酒店和雁门关边贸街等服务设施的开发建设则采取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的办法,完全由投资商按照雁门关开发规划,投资3000多万元搞起来的。社会各界也踊跃为雁门关开发捐款、捐物达1500多万元。在大量建设资金落实之前,工程还采取了谁中标谁垫付资金施工的办法,由20多个施工工队垫资1亿多元,一年半时间完成了1.8亿元的建设项目。在雁门关清理出古关道并在古道上铺设了青石板,砌起了砖垛口。修复了天险门、地利门、北关门三道关门和关楼,复建了瓮城长城。在天险门前原李牧祠的基址上复建起祭祀历代名将的镇边寺。修复了观音阁、壮士亭、马公杀虎处和虎啸瀑、云际泉、雁池、观景台等景点、景观,矗立起历代名将石雕塑像。在雁门关南建起前腰铺服务区和阜戈寨民俗文化村,在关北建起雁门关边贸一条街和后腰铺服务区,完善了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投入运营后,年可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亿元,旅游综合收入5亿元,可吸收和带动从业人员1万人。 

    如今,游客来雁门关旅游,不仅可以漫步雁门古道,登临关城城楼,游览雄关长城,领略历代守关名将的风采,还可以参观明清商贸一条街,感受古老雁门的民俗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