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 一部不朽的民族战争史

 

骈永年


  镇守三关杨六郞,这一家喻户晓的历史典故,响彻中华大地,激励着无数华夏儿女,为抵御外来入侵者,为了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不被践踏,为了人民的尊严、自由、安康不被蹂躏,而为之奋斗,不惜洒尽最后一滴血。

  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合称长城外三关,历史上是万里长城重要的军事要塞。雁门关位于晋西北高原,是中原与塞外的分界线。雁门关依仗险要的雁门山,踞险而守,是历代王朝丝毫不敢忽视的重要关隘,尤如一道天然屏障,扼塞着中原京畿,派重兵戍守,俗有三晋咽喉、中原锁匙紫塞至尊之称。

  明朝山西巡抚何乔新的一句古诗“雄关鼎宁雁,山连紫塞长”,时时吸引着我,敦促着我,不得不去雁门关一看。

  一夜春雨将昨日的沙尘清洗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早晨,一轮红日穿透云层将金辉洒向大地。今天是个出行的好日子,我带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了南去的客车,行驶在平坦的高速公路上,如风驰电掣。仅三个半小时就进入雁门关峡谷,沿着蜿蜒崎岖的山间古道缓缓而行,一幅古代军事要塞的壮观场面展现在眼前:你看那崇山峻岭上林立的烽火台,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几百年来不畏风霜雨雪,顽强地屹立在那里,捍卫着祖国神圣不容侵犯的每一寸土地。那种神圣不容侵犯的庄严,那种军事要塞的威严,令人肃然起敬,遐想万千,仿佛看到烽火台上依然狼烟滚滚,烽火台下军旗招展,盔甲明亮,人喊马嘶,战鼓隆隆,杀声阵阵,金刀杨业威风凛凛,号令三军血战匈奴的悲壮场面。

  据史料记载,雁门山上的烽火台,始建于东汉初年。刘秀十年征战统一华夏,建都洛阳称帝“光武”。为了有效地防御匈奴入侵,在雁门山上大修边政。一百多年后,烽火台上狼烟突起,一柱狼粪燃起的滚滚狼烟,从东汉一直燃烧到明末清初,直到努尔哈赤率军进关统一华夏,烽火台上的狼烟才告熄灭。

  雁门关楼已在视野之中。雁门关,号称“中华第一关”,今天,我终于看到了你的雄姿。东西壁立的山崖,一条古道穿山而过,盘旋而上直达关顶。雁门关雄踞于雁门山上,一道雄关阻断南北。《晋·地道记》载:“盖北方之险,卢龙、飞狐、雁门为之首,天下之阻,分内外也。”

  雁门、古勾注西陉之地,重峦叠嶂,霞飞云举,两山对峙,因形如门,而蜚雁出于其间而得名。古代蒙古高原至雁门北地水草丰美,森林密布,是季鸟理想的栖息地。中华大雁随季节而南飞北移,雁门山雄宏险峻,连大雁都难以飞越。雁门关恰好坐落于雁门山的缺口之处。每当秋风萧瑟,黄叶纷飞,南去的大雁飞临关楼,当空盘旋三圈,然后振翅而过。春暖花开,南来的大雁又经关楼上空盘旋而过,飞向蒙古高原的栖息地。年年岁岁,久而久之,便将九塞首关称为“雁门关”了。

  雁门关,从战国到明代,在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演绎了关隘要塞的重要性。遥想当年,这就是令蒙古铁骑望而生畏的险关,因为这里有舍生忘死的守关部队,他们才是真正的铁壁铜墙。七国称雄的赵国名将李牧,汉代李广,唐朝薛仁贵、李克用,宋代杨业、杨六郞都是令敌人闻风丧胆、威震雁门的忠诚良将。

  天险门前靖边寺又称李牧祠。尚存石狮、旗杆、石碑,石碑明确记载了赵国名将李牧:“谨烽火,厚遇战士,盗入守保,惟牧为善守,习骑射,选车马,战士为可陈,惟牧为善战。”李牧谨慎守关,善于用兵,是守关部队的优秀将领。

  战国时期这里已经成为赵国的北大门,是防御匈奴入侵的战略要地。赵武灵王执政后,加强了雁门关的军事防御建设,而且还大胆实施军事改革,学习胡服骑射。成功的改革使赵国的军事力量迅速崛起,先后击败林胡、楼烦,统一北方并建都邯郸。李牧长期坚守雁门关,多次击败匈奴。赵王迁七年,听信谗言将李牧杀害,秦国大举进兵,打败赵军,杀死赵葱,俘虏赵王,赵国灭亡。

  雁门关经过历朝军事防御的不断建设,规模庞大,军事设施严谨,是古代军事建设的典范。在300平方公里的山地上,建造出如此壮观、完善的军事堡垒实属不易。

  东陉关和西陉关合称雁门关,与广武口、明广武口、南口、太和岭口,以及十八个军事隘口,统称为“两关四口十八隘”,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要。

  雁门关,是古代中原文化与游牧文化相互碰撞、相互接触的桥梁和纽带,又是两国交界、兵戎相见、水火不容的战略要地,谁占有它,谁就会长驱直入统一中原,称霸华夏。

  雁门关,南控中原北御塞外;西与宁武关、偏头关形成犄角之势,互为依托遥相呼应;东与紫金关、倒马关、居庸关形成内外长城重要的军事防御体系。北宋时又是宋辽两国的边境线。守卫三关要塞的杨六郞,为了有效地巩固边关,沿雁门山一带修筑起十八座军事隘口,与万里长城相连接,凭借雁门关天险和一腔忠君爱国热血,守卫着宋朝的北大门。

  雁门关,一块石刻匾额传颂了两千年不朽战争史,令后人回味无穷,追思不尽。“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千百年来,狼烟不息,战事不止,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战争故事,成就了一代又一代守关名将和英雄豪杰,成为家喻户晓、名垂史册的千古绝唱。

  从战国始至明清终,两千年漫长岁月为华夏文明树立起一块不朽丰碑。有人说:“长城囊括了两千年民族战争史,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谱写的一部战争历史巨著。”那么,雁门关就是中原和漠北的“民族融合之门”。这对中华民族的形成,无疑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和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