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峙新闻办 乔伟

   长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丰碑、全世界的文化遗产,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作为一种景观,它是中华大地最硕大、最古老、最险要、最雄奇的建筑,自古至今吸引着无数炎黄子孙。“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一直是我梦想登高的地方,在我的梦中,长城一次又一次地巍峨耸立着。
1999年的秋天,我终于第一次登上了位于繁峙县神堂堡乡境内的韩庄长城。那一天我们从108国道神堂堡段弃车而下,沿着长满灌木和野花的弯弯曲曲的山路向深处走去,聆听着山雀的鸣叫和潺潺的水声,大口大口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我们步履轻快地来到韩庄长城脚下。弯腰登上韩庄长城,远远望去,残缺不全灰色的城墙,在深翠起伏的群山的映衬下透着沧桑,透着悲壮。斑驳的城墙,厚重的箭楼,隐隐飘荡着亘古遥远的淡淡幽思,似乎传来守城将士与外敌的厮杀声。把思绪从遥远的战场收回,深吸一口清草味的空气,我对准眼前的长城不断按下了快门。
据《繁峙县志》记载, 繁峙北临雁同,西近雁门,自古为兵家用武之地。历史上县境东、北两面的长城长达100余公里。1933年勾注山以北乡村划归应县后,仅留东面一段长城。此段长城北起大营镇团城口,沿山脊经西跑池、平型关、桥儿沟、韩庄到茨沟营止,全长35公里。战国时赵国修筑,隋代重修。明代,在原长城外包砌砖石,加高加宽,筑成内长城。保存较完整的是神堂堡乡韩庄村一段,城墙随蜿蜒起伏的山势修筑,墙高6.6米,顶宽3.6米,砖石结构,每隔一段有1台,从韩庄到茨沟营20公里的地段上共有13个台。每个台都以“茨字”编号,台上额镶嵌着“茨字XX号”的石刻。从韩庄村东“茨字二十二号”起,按从北到南的顺序编号,直到茨沟营。台呈正四棱台形,高12米,底边长12米,顶部略小。底部砌石条9层。石条长1—2米,厚50厘米,宽50厘米。石条以上用砖垒砌,砖重10公斤。台的基部为实体,与城墙相连,墙以上分上下两层,下层用砖璇成6个暗室,12个哨口(每面3个),暗室与哨口相通。中有一天井与上层通。上层有射击和守望用的垛口。有的台上有木建的房子,以遮风避雨,现均已拆除。 韩庄长城原保存完整。1970年修筑京原铁路时,为取其石条使用,贸然将城墙炸毁。
当年,杨家将在平型关——乔儿沟——韩庄——茨沟营一线布防驻守,保护着大宋的江山。韩庄长城在驻守将士和劳动人民的建设中不断得到加固,不知经历了多少场战争的洗礼,不知有多少热血男儿血洒长城。长城本身就是一部历史,长城边的历史画卷不断地更换:一会儿商道上,排排驼队满载茶叶、瓷器等物品;一会儿是旌旗蔽日,狼烟四起,兵器碰击,人喊马嘶,尸横遍野,流血漂橹;一会儿是皇家宗室的公主出嫁,环佩叮当;一会儿是北方各国的首领朝觐中原王朝的队伍......“吴宫幽草埋花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一个个的朝代,走马灯似地变换,如同长城砖墙的杂草,荣了又枯,枯了又荣。箭垛、阶梯、烽火台、凹凸不平的每块墙砖上面,叠迭着一代又一代戍边将士的热血,正如唐朝边塞诗人王翰《凉州词》里悲壮的描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叩问每一块砖石,似乎闪着篆字与青铜的光泽金外,还闪着戍边将士莹莹的相思泪光。
唐代陆参在其《长城赋》中,描写古长城 “飞鸟不前,其归翩翩;云不得施,其阴绵绵;风不得施,其声喧喧。”使长城的高大雄伟形象跃然纸上。汉代政治家、文学家贾谊在其《过秦论》中说,秦始皇“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从此“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起到了重大防卫作用。此后历代朝官上表建议修筑长城时,多以之为论据。北魏光禄大夫高闾在其《请筑长城表》中,更将长城的作用“发扬光大”,说长城有“五利”:一是“罢游防之苦”;二是“北部放牧,无钞掠之患”;三是“登楼观敌,以逸待劳”;四是“省境防之虞,息无时之备”;五是“岁常游远,永得不匮”。长城的防卫作用被说得淋漓尽致,无以复加了。到了近现代,有两位伟人面对长城,发表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宏论。一位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位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孙中山在他的《建国方略》中对秦修长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写道:“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之治水等。”古之论者,多在赞美长城本身之奇伟的同时,罪始皇役兵伤民之过,而孙中山却二者皆称许。鲁迅的《长城》一文,一方面说长城是“伟大的长城”,一方面又说长城是“可诅咒的长城”。说它伟大,是因为其工程浩大,“虽在地图上也还有它的小像”。说它可诅咒,是因它在历史上“从来不过徒然役死许多工人而已,胡人何尝挡得住”;在当今也“不过是一种古迹”罢了。凡古迹都代表着一种历史文化。历时两千多年的万里长城则代表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鲁迅作为反封建的一员主将当然对此深恶痛绝。用“伟大”与“可诅咒”这样感情色彩截然相反的两个词,同时赋长城的,鲁迅是亘古一人。万里长城在台湾女作者琼瑶的笔下成了最具有凝聚力的中华民族的“图腾”。她在《剪不断的乡愁——大陆行》中写道:“我走在这图腾上,感觉着我血管中所流的血,是中华民族的。”充满着对万里长城的怀恋、崇拜和自豪。一只苍鹰腾空而起,仿佛是长城洒向天际的黑色的泪。长城四周一片宁静,仿佛是喝酒杀伐的蒙恬将军带着的虎狼之师昨天刚从这里撤离似的,一寸山河一寸血,秦始皇给战国的纷繁厮杀和流血划定了边界,秦人的豪迈与尊严、秦时的马蹄和剑光,至今仍让我们豪气顿生。我们需要承继先人的气魄和胆量,我们需要远离怯弱。
长城已不再是屏障,作为中国的第一号文物,它静静地躺在中国的北部。长城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它最初的建造者的想象,长城是中华民族古老历史的见证,长城成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寄托,演绎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走进韩庄长城 ,我不知不觉间经受了一场心灵的洗礼。
长城,勾起了我长长的的思念;长城,激发了爱我家乡、爱我繁峙的情感。长城,是中华民族在古老历史的见证;长城,是我们中华儿女的精神寄托。长城,是我们中国人永远的令人梁。长城,你在阳光下灿烂。长城,你在苍翠中永生。长城,你是连绵起伏、前仆后继的民族精神,使我接受了一场心灵的洗礼。
如此承载厚重历史、雄伟壮观的韩庄长城,她是勤劳勇敢的繁峙人民的象征,她曾被摧残的躯体再也经不起折磨了。她是历史的见证,她需要我们呵护,需要我们关心。她和山海关、八达岭长城一样是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精神的写照。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正是在她们坚实、宽阔的臂膀上,放飞信念,放飞理想,迎来新机遇,面对新挑战。我为你自豪,我家乡的长城;我因你骄傲,我是长城的子孙。我要像我的祖辈一样为长城添砖加瓦,重铸气吞山河、雄风万里的历史辉煌。